【12/14】入夜,擁抱你:安撫黑暗中孤獨的自己 導讀會

天黑,我們更容易看見傷口。
蘇絢慧最暖心散文集,細寫這世代孤寂的療癒之書──
一個深深的擁抱,接住黑夜中不斷下墜的你。

最溫暖的睡前枕邊書──

雖然孤寂和愛,始終如影隨形,
在無數個惶惶暗夜,你仍能回到自己的內裡,
陪自己感受,陪自己回想,
陪自己把碎散的靈魂,重新擁抱回來。

導讀會,分享

 

投影片下載

課程筆記分享

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。

 

4 則留言 追加

  1. mindebox 說道:

    Q:有時觀看自己遇到沒有能量或低能量時,如何停止自我苛責?

    1. mindebox 說道:

      自我苛責來自於內化過去生命經驗對於自己價值的貶抑,和不公平的要求、責備與否定。習慣全盤接受了這些對於自己的苛求與否定,自然也會用相同的方法對待自己、與自己自處。

      尤其是我們早已認同那些貶抑自己價值的聲音,深深相信自己是如此不堪和沒有價值、不值得被愛與寬容,讓我們想要喘息時,就自發性地鞭笞自己、責備自己、否定自己,而且比原來的聲音、話語,更加殘忍而無情。

      除非,我們學習接納自己,承認自己是個有限制的人,也肯定自己的存在即是美好,否則我們就無法停止這些自責、殘酷的聲音。

  2. mindebox 說道:

    Q:請問,一直夢到吵架而分開的朋友,時而是「和好」的夢,時而是對方「瘋狂」要跟自己吵架的夢,這些夢一直不時地在某些時刻出現,不知道該如何詮釋?

    1. mindebox 說道:

      夢境的解析並非三言兩語可以完整解釋,必須探究到個人目前及過去生命經驗,去剖析夢境中人、地、物,對於夢者個人不同的意義。

      夢境理論,有潛意識的顯示與投射,也是深度探索自己的入口。過於簡化地釋夢,恐怕會造成自己的誤解和更多困惑,所以不宜這樣以片面的資訊,作為夢境的解析。

      這裡可以分享的是,「關係」是兩個人互動的呈現,缺一不可,無論關係呈現如何的美好或破碎,都不會是單一方的緣故,更不該歸咎於另一方為全然的始作俑者。

      我們都渴望關係的連結,所以當一段關係無以為續時,我們都會產生許多的挫折、失落,甚至憤怒與自責,我們恐懼面對這些情緒,也無力處理這些情緒,它就會遁入我們的潛意識中,午夜夢迴時,或者呈現出我們對於失去關係的否認?或者投射出我們對於關係破裂得自責、憤怒和沮喪?

      更或許,其實是自己和自己的爭吵衝突及想要和解。

      如果我們要整合這些被我們所排斥、恐懼、否認、逃避的情緒,唯一的辦法是認出它,也承認它,並且學習去接納它。當情緒透過夢境,在告訴我們它的存在時,夢境的解析,是為了認出它,好讓自己追本溯源地去承認與接納,而不是只停留在簡化的詮釋或強解夢境的寓意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